关灯
护眼
正常
字体:
分类:文学资料>社会小说
第168章 入冬之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头没脑一句,建国正在研究地球仪,没抬头,嗯了一声。 “那我可以结婚了?”小年说。 “跟谁结婚?”建国不淡定了。 “还不知道。” “问这个干什么?” 小年玩世不恭地,“你是这个家的司令,我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兵,不得请示你嘛。” “你想干什么?”建国真是司令的口吻。 “你同意我结婚,我就开始谈恋爱处对象。我处对象的目的就是结婚。”小年翻过来倒过去说。 “你小子道道还不少。”建国说,“有目标了?” “没有。” “打算找什么样的?” “不知道。跟着感觉走。”小年说。 小冬从屋里出来,插嘴,“他喜欢赵薇那样的。” 建国问:“小燕子?太闹了吧,而且没什么文化。” 小冬随口唱,“有一个姑娘,她有一点任性,她还有一点嚣张!”小年不满弟弟打趣,反攻道:“看你的书吧!考不上大学也送你去当兵!”小冬最怕当兵。可成绩一直上不来。 何家晚饭时间,家文来了。美心盛了稀饭,给老太太端过来。光明在家丽旁边坐着。老太太感叹,“活了这么多年,我真是没看过几个像他家这样的。”家丽补刀,“你都不知道那两口子,一点人味都没有。”家文恳切地,“多谢大姐。” 家丽笑道:“这不是应该的么。” 光明冷不防地,“他们怕大姨。” 美心打趣,“谁不怕,你大姨从小就是个土匪头子。” 家丽说:“妈,我是土匪头子,你不成了土匪奶奶了。”又说:“哼,这世道就这样,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反正我一个下岗工人,他们是大教授,好不好,我一闹。他们顾着脸面,自然乖乖该干吗干吗。” 老太太劝,“一次行了,也别老闹,留点余地好见面。” 家文恨道:“还见什么面!一面我都不想见。” 美心说:“到底是一个门里的,打断骨头连着筋,不信他们一点都不顾。”家丽说妈你怎么还没觉悟呢,我都说了这家人不一样,尤其那个老大,哪有一点老大的样子。 “老婆没找好。”家文说。 家丽补充,“不生孩子的女人,毒,不细子就细死。” 老太太打住,“留点口德,吃饭。” 吃完晚饭,家文叫家丽到后院,两个人站在月季花丛边说话。家文的意思是,她也想搞点副业。光靠单位死工资,撑不住。孩子一天天大了,花销也大。而且马上光明住校,她能空出点时间。家丽想了想,“你这班还得上,要搞只能早晨或者晚上。” 家文表示赞同。 “我帮你想想。”家丽说。家文再三感谢。家丽忽然又说:“这人走了也有日子了,就没再考虑过?” “现在不想这个。”家文一口否决。 “干什么都是假的,找个人才是真的。” “先不说这个。”家文说。既然老二抵触,家丽只好闭嘴,在她看来,爱人去世,再找一个,正常不过,毕竟还这么年轻,总不能下半辈子就这么一个人打发了。但她也知道老二对卫国感情深。家文骑自行车带光明回饲料公司。家丽才跟老太太提了提让老二找人的事,感叹道:“所以说有时候就是这样,感情太好了,什么都太好了,也不行,难说,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反倒是那生活中烦恼多的,感情一般的,打打吵吵的,可能就到头了。” 老太太劝,“你先别刺激她,这种事情,只有她自己想,才能行动,你先帮忙留意着。不过老二带着个孩子,也难找。又是男孩。最理想是也找个丧偶的。没有那么多啰嗦事。” 家丽点头称是,不提。 次日回军分区,建国把大儿子小年提结婚的事跟她说了。家丽喜不自禁,“有这个打算好啊,早结早好!” “就怕现在还没定性。” “军也参了,工作也定了,谈个两年结婚正好。”家丽充满期待。又问:“他有目标了?” 建国说:“还没有。说是喜欢小燕子那样的。” “小燕子?”家丽皱皱眉头,“电视剧里那个?” 建国补充,“就是小冬床头贴着的那个。”是说还珠格格海报。 家丽烦厌地,“肿鼻子囊眼的有什么好,我看紫薇还好点,文文静静的。” “管不了。” 家丽好笑地,“这么大事你不管谁管,我得先码拾(土语:留意)着。” 金九银十,人们都忙起来了。入冬之前,大家都想做出一点成绩来。 秋芳两口子送小芳去上海读书,顺带在周边旅行了一下。秋芳作为科里的专家,培训和讲座时去过不少地方,但跟为民一起,还是第一次。为民说:“以后老了搬到上海来住。”秋芳说:“那可得多挣钱了。”为民笑着说差不多。两口子还在上海考察了房子,近来,有不少上海知青回沪买房。政策是:买了房就允许落户。为民和秋芳也商量着打算供一套,不为自己,为小芳。三岁看老,他们估摸着,小芳这孩子将来未必会回淮南。他们也不愿意让她回来。时代在变,淮南的厂子倒了这么多,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开,淮南再不是当年国务院批准的十三个“较大城市”。用秋芳的话说,早买早好。虽然贵,咬咬牙,弄一套也就弄一套。 家文送光明去二中,住宿,一年六百,住新楼。四人一间,光明想住上铺,刚好同宿舍两个大胖子想住下铺,一协调,各就各位。学校里食堂是刚成立的,在篮球场里,澡堂没有,孩子们就在卫生间凑合冲冲或擦擦,好在天渐渐凉了,周末回家洗。“行吗?”家文问光明。小学毕业就开始独立生活。太早。太小。但光明却并不感到为难,对他来说,住校是一种新奇的新生活。脱离了家庭,走到自由天地,晚上上自习,跟同学们聊天到半夜。都足够有趣。 腾出手,家文也正式开始做副业——一个早餐摊。 早晨,她五点钟起床,把头一天蒸好的糯米饭、广式香肠加热。苇子桶里垫上棉被,小木桶包在棉被里,糯米饭放在木桶里。旁边的餐盒里码好香肠,玻璃小瓶里放细砂糖和干桂花。准备好,六点出门。骑自行车,苇子桶放在后座上,一路向西,到国庆路五小门口卖糯米饭团。家文主打两个产品:香肠糯米饭团和糖桂花糯米饭团。开学后没几日,家文的生意口口相传,不到七点半,基本饭团就能卖光。她在骑自行车到厂里上班。 这日,家文刚把车子支起来。家欢送成成来上学。大成刚上一年级。见二姐在门口,家欢有些意外。 “姐,你怎么在这?”家欢问。 “卖点东西。”家文有些不好意思。开早餐摊的事,她只跟大姐提过。老三老四老六都不知道。 有人来光顾。家文麻利得打开筐盖子,用木勺把糯米放进一块蒸笼纱布里,摊匀,在放一根香肠。然后纱布包着,卷成长条型饭团。家欢和成成在旁边看着。 大成嘴馋,又不好意思说,不停地舔嘴唇。 家文忙笑着说:“成成,我给你做一个。” 家欢连忙说不要。家文已经在做了。做好,递给大成。家欢非要给钱。家文道:“太见外了,一个饭团值什么,我是不是他二姨?”家欢这才作罢。家文赶着要上班,没空跟她闲聊,骑车走了。 送完大成,何家欢没着急去单位,现在淮滨路邮政储蓄,把一个到期的定期存款取了。再转到去老六那坐一会。 上午十点,老六才开门,到十一点,有两个人进来看看,但转一圈就走了。都没买。 家欢问:“生意一直这样?” 家喜说:“都不识货。” 家欢东看看,西看看,道:“是不是你这个风格,走在太前面了?我看隔壁卖中年妇女服装的,嗖嗖进人。” 家喜轻微反驳,“定位不一样。” “你这店名也太洋气了,斯芙莱,英文翻译名,太不接地气。隔壁的,胖妹,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家喜道:“四姐,你来就是指导这个的?” 家欢讪讪地,改口,“我就是顺道来看看。” 家喜问:“你跟姐夫还闹么?” 家欢诧异,“闹什么?你知道什么?” 家喜不屑地,“行啦姐,别瞒了,你跟姐夫那点事,司机圈谁不知道。” “什么事?我怎么不知道。” “姐夫想单干,你不让。” “什么叫我不让,他有能力自己使去啊!” 家喜安慰,“我觉得那事也不靠谱,货多还是人多?满大街都是人,能有几个货?” 家欢吐苦水,“你不知道,他是要找我贷款,走关系,这违法乱纪的事我能干么?” 家喜哦了一声,“这倒是没听说,不过宏宇都单干,他家里出钱,给买了个后斗车。” “真有钱。” “没几个钱。”家喜说,“平时拉拉货,挣多少吃多少。” “怎么找活儿?” “国庆路十字路口趴活儿啊,都这么干。”家喜一边说,一边上衣服,“有活了,出去拉几天,我也眼不见为净。省心。”家欢又问家喜最近跟婆婆怎么样。家喜说老样子,过一天是一天,王怀敏整个都扑在孙子身上,没空管他们。 家欢又提到老三。家喜说:“听到大姐说,两口子开了个澡堂子。” 宝艺洗浴中心。家艺坐在收银处,欧阳宝把着门框站着。生意目前的状况是:门可罗雀。家艺分析原因,认为是天不够冷的缘故。一个老头后门探出个头,问:“热池子还烧不烧?” “先不烧。”家艺说。才几个毛人,热池子烧热了,亏不少炭钱。话音刚落,男澡堂就传来中老年男性的叫喊,“池子热点儿!老板,池子烧热点!”顾客要求,烧锅炉的老头左右为难,当然最终还是听老板的。家艺皱眉,开业不久,口碑很重要,痛下决心,烧。每天上午十点开门,开到晚上十点,家艺和欧阳算账。每天都赔钱。请工人,房租,最主要的是水钱和炭钱,不得了。 “不行,必须马上盈利,得扭转。” 欧阳问:“是不是因为没有搓背的?” “搓背?” “街里的澡堂都有搓背的。” “谁搓?” “搓澡工啊,分成的,有搓背,推油,推盐,推奶。” “你哪学的。” 欧阳笑呵呵地,“你老公多少见过一点世面。” “什么世面,不过是一些香风毒雾。” 欧阳严肃地,“还是要多宣传,回头我印几张传单,让我们家几个小屁孩去发一发。”家艺赞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类:文学资料>社会小说
如果觉得还不错,请推荐给朋友们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