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正常
字体:
分类:文学资料>社会小说
第194章 沧海桑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范分了房子。老范和家文搬回电厂家属区住,光明跟着走,也有自己一间屋子。雪白的墙,厚厚的窗帘,有写字桌,衣柜,一张单人床,被子还是原来的被子。可光明觉得不舒服。 这个家不是他做主的。 小地方就能显出来。比如,他要在墙上贴凯特温斯莱特和莱昂纳多的剧照。家文劝解,“白墙,一贴就一个印子。” 他要挂飞镖盘。家文又说:“墙上都是钉子,难看。” 这是个新家,不容他随便造次,肆意涂抹。 家文也做了让步。她和光明一起,去东城市场的油画店选油画。看来看去,光明选中一张孩童坐在小河边树下钓鱼的,母子俩了裱了框。整幅画更典雅华贵,至少能挂一万年的样子。小心翼翼拿回家,钉在床的上方。 莫名地,光明更觉憋闷。 寒假到,洋洋来找光明玩,有表弟在,光明更有借口回饲料公司住,逃离电厂的家。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光明说自己需要安静复习。 站在阳台上,塑料绳一头绑着木棍,拼命甩出去,砸到不远处的泡桐树上,再猛然回拉,偶尔能拽回一些泡桐果。家文所在的制药厂就在东侧,车间发出轰隆声,在生活区听得到。 “你信不信命?”光明问洋洋。 “不信。”洋洋说,“你信?” “多少信一点。”光明说。 “我什么命?”洋洋笑着问。他上高一了,差高中的差生,看不到未来那种。秋芳和为民打算高中毕业送他去当兵。 “你是当兵的命。”光明早都听到消息。大人们常谈此事。洋洋得走小冬和小年的老路。最稳妥的路。 “我不当兵。” “那你干吗?”光明问,“考大学?” “考不上。” “大专?高职?” “不想了,没戏,”洋洋说,“高中毕业我就出去。” “去哪?” “不知道,买张车票,去哪都行,反正不要在这。” “去混世?”光明不禁笑。 “对,”洋洋说,“你这话说的对,就是混世,我妈不是也……”刚说出口,又猛然刹闸。洋洋又不想提他妈。光明的五姨,刘小玲。混世成功的代表。 光明深吸一口气,再次把木棒甩了出去,正打在树叉上,挂住了。“不是以前了,十年前你说混世可以,现在当古惑仔?小心不被弄进去。打打杀杀的没市场。”光明看得透。 “那怎么办?”洋洋也忧愁起来。 “你这种情况,还是学门技术。” “什么技术?”洋洋没想法。 “开车?”光明随口说,他也给不出好法子,“四姨夫六姨夫不都干这个。”洋洋说:“学开车也行,不过我想去上海。” 光明说:“我也想去上海。” “我堂姐就在上海。” “去了也能帮帮你。” “那不用,我靠自己。”洋洋很坚定地。 光明自言自语,“不过你好歹在淮南还有一套房子。” “那套不是我的,在刘小玲名下,”洋洋纠正,“你不也有一套。” “这个?”光明指指地下,“说要拆。” 在刘妈的严格监督下,张秋林没机会过问家欢的事,不过他还是偷偷跟同学打了电话,招呼了一下,他有个铁哥儿们,在检察院系统。等回合肥,绕了一圈,秋林又偷偷回了趟淮南。这次他没住在家里,而是在长途车站附近找了间旅馆。宝艺旅馆。正是家艺和欧阳开的那家。看来看去,这家最有艺术感,无论是装修,还是摆设、灯光,都更有情调。宝艺刚开门营业,生意不算多,日常家艺会去打一头,多半是欧阳在看着。 家艺随手翻登记簿,问欧阳,“就这几个人?” 欧阳讪讪地,“我去发发传单。” 家艺道:“行啦,传单发了一拨了。老发也没意思,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起码有半年是亏的。”又翻翻,“张秋林?” 欧阳也来看。家艺又看身份证号,是本人没错。 “刘妈家那个张秋林?”家艺感到奇怪。 国庆路十字路口,路南,靠东,几辆小卡车停在那,秋林挨个看,到中间那辆停住脚步。敲敲车窗,司机偏头,却是方涛。 秋林拉开车门上去。方涛怕伙计们看到,又问,连忙启动车子,一路朝东开。 “你就不怕我再给你几拳?”方涛说。 “此一时彼一时。”秋林并不慌张,“就算过去有什么,都过去了,现在是救人要紧。” 紧急刹车,停在六里站十字路口东侧。曾经,方涛在这里勇斗歹徒。“你有办法?”方涛着急地。 “首先,我得向你道歉,为我之前的鲁莽。”秋林绅士地。 “快说什么办法?!” “我有同学在检察系统,正托他了解这件事,”秋林掏出一支烟,方涛拿打火机帮他点了,秋林回到国内才学会抽烟,“目前的况是,他们行长十之是有问题的,几个副手,包括家欢,可能有胁从犯罪的嫌疑。” “什么时候能出来?什么时候家属能去探视?” 秋林说:“这个还说不清,不过现在家欢的律师能有限,我想从合肥重新请一位,这个人一直打这方面的官司,而且在系统里也有些路子。” 方涛不假思索,“请,费用我出,你报给我就行。” 秋林嘿嘿一笑,“老哥,别提钱行不行。此前对你们的生活造成困扰,我也想找个机会补偿。” 方涛示威性地,“你小子别想歪点子。” 秋林笑笑,“如果是那样,我干吗来找你?” 方涛说:“都简单点。” “简单点,”秋林苦笑,“都这个年纪了,再复杂,真累死了。” 方涛叼一根烟在嘴上。 秋林继续说:“其实过去我对家欢是真的。” “你!”方涛又把烟拿下来。拳头握起。 “后来我发现,你已经先入为主,而且在家欢的心上刻了那么深的印记,我没有机会,只能退出,去抓住属于自己的幸福。”秋林感慨。 “你这么说对你复婚的太太不公平。” 秋林笑笑,“有什么不公平,她绕了一圈,我也绕了一圈,后来发现还是元配最舒服、最自在。我们这个年纪,少折腾。”说到这,秋林嗨了一声,“跟你说这些干吗!往回开。” “在淮南待几天?” “明天回合肥,然后回上海。” “晚上一起喝一杯。”方涛邀请。 “没问题。”秋林爽快地。 老太太去世,年似乎也没了年味。家丽两口子本来就省,为小冬,为将来。这一年更是一切从简,没了精神头,连咸肉、香肠都没做。美心做酱菜已经耗尽精神,没体力再腌荤菜,她也不想花这个钱。但家丽不做,她就有些不满。 家喜来,美心偷偷跟她嘀咕,“老的一走,我就不是人了?”她想让老六搬过来,但又不能明说,这种事,得老六自己提。家喜也上道,笑呵呵地:“妈,小曼马上要上小学,家门口就一个五小,我看,还不如找找人,把户口迁到家里来,这样能上淮师附小。淮师附小教学质量好些。” 美心乜斜着眼,“你大姐能愿意?” 家喜道:“有什么不愿意的,皇帝还轮流做呢,小冬读书的时候,她一大家子来家里住,谁也没说什么,现在小冬马上都参加工作了,还霸着?他读书要用房,小曼读书也要用房,怎么不能让一让?难道这房子谁规定只许外孙用,不许外孙女用?”家喜对男孩女孩的平等问题,尤其敏感。“妈,我们住进来,你没意见吧?”家喜最后问。 美心故作洒脱,“都一样,都是女儿,对我来说都一样。” 家喜道:“那不行,妈,跟我,你得交给实底。” 美心拉着悠长的口气,“哎呀,要说这几个女儿,只有你是我亲手带大的,感觉还是不一样。” 家喜扑上去环抱住美心的脖子,亲一口,“妈!” 小冬退伍两年了,一直没得到妥善安排,年前,蔬菜公司指派家丽收电费,一个月给几百块补贴。家丽为家欢的事奔忙,顾不过来,就让小冬挨家挨户去收。小冬手一摆,“我不干!” “怎么地?”家丽不解。 “我成收电费的了。”小冬拉不下这面子。收电费见的都是熟人。家丽道:“收电费怎么了,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你妈我还摆过地摊卖过菜呢。大丈夫,能屈能伸。” 小冬心里一直有气,亲兄弟,小年回来就安排在武装部,他呢,至今没着落,他还高中生呢,比小年学历高!有文化!怎么就这么时运不济!还是父母不肯使力?似乎也不是,主要他老爸退居二线,讲话大不如前,而且时局也在变化。一年一年不同。理都懂,但心里这口气就憋着。 小冬对家丽,“谁能跟您比,您是菜市场混出来的,三教九流,谁来跟谁来,顺地崴。” “你去不去?”家丽有点来火。 美心劝,“行啦!孩子不愿意去就不去,收个电费,你顺带收着就行了,也不是什么急事。”又顺带说,“过年姊妹几个不叫过来?”家丽道:“叫了,都是一脑子事,老二那边,她现在是个妈,过年得操得燎,老三一大家子还顾着旅馆,老五在外头,估计也就老六过来。现在也不像过去了,什么没吃过,非得赶在过年,平时一样吃,到时候买点卤菜回来,一样。” “卤菜不能放。”美心强调。 “那就再买新的。” 待家丽出门,美心望着她的背影嘀咕,“平时也没吃到什么……”又对小冬,“你妈现在怎么这么省,跟谁学的?” 小冬道:“省钱买房子。” “买什么房子。” “给我的房子,”小冬没长心眼,“说是结婚用的。” 美心打趣,“你这对象还没有呢。” “先备着。” “以后你爸妈跟谁?”美心问。 小冬说:“谁也不跟,自己住。” “住哪?” “住这呀!”小冬不假思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类:文学资料>社会小说
如果觉得还不错,请推荐给朋友们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