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正常
字体:
分类:文学资料>网络小说
第185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平穿着寝衣拥着被子, 眼巴巴地在床上看着冯伯玉。他对着手中那沓厚厚的宗卷已经许久了, 翻来覆去地看, 不知厌倦似的, 就是不舍得抬头看她一眼。 “伯玉。”康平没忍住, 不满地嘟了嘟嘴, 开口唤他一声, “你还要多久才睡,我都等得有些冷了。” 其实她虽然衣裳单薄,但屋子里头暖融融的, 身上一点也不冷,可是冯伯玉实在太久没理她了,她受不了这样的无视和冷落, 想用这样的方式把他的注意力拽回来。 “你还要多久嘛。”见冯伯玉仍旧不理她, 她干巴巴地又催一句,她知道他办公勤谨, 时常很晚才从衙门里回来, 可像这几日回到家还拿着卷宗的情况并不多见。 先是在书房盘桓到了子时, 等好不容易回了正房, 却依然手不释卷, 也不知他最近在办什么要紧的案子,非要这般废寝忘食。 冯伯玉对康平的话充耳不闻, 翻完陆女官的案宗,又打开另一宗两年前的案宗。 这案子跟陆女官的案子不同, 死者是一位醉汉, 两年前被人一剑割喉,死在了于云隐书院的外墙下。 被巡夜的武侯发现时,这醉汉身上还有些热气,显见得刚死不久。武侯发现尸首后,左近追了一晌,未发现可疑人物,猜测凶手听到他们来时的动静,怕暴露行藏,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已经弃尸逃跑。 这两桩案子看上去毫无瓜葛,可仔细一辨,却能发现不少相同之处。 一则,两案死者虽然死因不同,却都死在云隐书院。二则,两桩案子都发生在凌晨,时辰恰好能对得上。 最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两案的经办人竟都是李少卿。 只不过李少卿当年经办此案时,刚从外地调入长安不久,初入大理寺,所任之职不过一个小小推丞。 他接手此案后,短短几日便查明了真相、抓到了凶手,原来凶手是名长安街头无所事事的地痞,因喝酒闹事,跟醉汉发生口角,失手将那名醉汉杀死。 凶手被正法后,李少卿从推丞被提拔为掌折狱,一年之后,又被提为少卿。 短短一年,便连升几级,从默默无闻的小吏变为经办大案的五品官员。 前不久,他又好巧不巧地经办同样发生在云隐书院的陆女官案。 昨日听刘赞大人说,吏部已有风声,李少卿不日便会被调去任长安府少尹,虽品级不算打眼,却是个实打实的肥缺。 他暗暗蹙眉,这位李大人倒真是官运亨通,一个外地来的中年官员,若没有人在背后帮扶,要想在人头攒攒的长安官场出人头地,简直难如登天。 可见此人来长安时日虽短,却恰好合了某位上位者的眼缘,而这合眼缘的因由,不知跟他“漂亮”地了结了两桩云隐书院的案子有没有关系。 倘若二名死者都是被同一人所杀,这两人究竟触碰了那位上位者的什么忌讳,才会引来杀人之祸呢。 最让他不解的是,沁瑶又是出于什么原因,会刻意在他面前打探陆女官的案子。 他想得出神,没注意到康平已经气鼓鼓地掀被下了床,快步走到了他面前。 等宗卷上投下一片阴影,他才猝然一惊,仰头一看,就见康平不满地看着他。 “都什么时辰了,你还打不打算睡了?”康平本来憋了一肚子火,语气很不好,可一看见冯伯玉脸上的疲色,心又软了下来,语气也跟着放缓,“明日再看罢,便是天大的案子,也不能一蹴而就,是不是?” 冯伯玉好不容易摸到了一点李少卿跟这几桩案子的脉络,正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被康平这么一搅,思路重又散漫起来,不免生出几分愠意,可他也知道,康平一贯爱歪缠,既已起了头,断不会放他清净。 他无声看了康平一眼,默了片刻,压住心头的火,放下卷宗起了身。 看样子终于准备去净房洗漱了。 康平脸一热,不敢再跟冯伯玉对视,慌忙垂下眼睛,却不小心一眼看到了卷宗上的名字。 “李霖?”她想也没想就冲口而出,“原来你这几日忙的竟是他手上的功夫?” “你认识他?”冯伯玉刚走一步,听到康平这话,又连忙转身,直直看着康平。 康平愣了一下,冯伯玉头一回用这般专注的目光直视她,虽然她知道冯伯玉为的是公事,仍莫名觉得雀跃,点点头道:“我有一回无意中看过母妃的礼单,见过这人的名字,知道他但凡逢年过节,都会送节礼给母妃,不拘贵贱,从来没有一次落空过,可见他有多会钻营。” 说完,语带不满地看着冯伯玉,“他是不是仗着资历比你老,有意欺负你,将手中的案子丢给你了?你别瞒着我,我有的是法子收拾他。” 说这话时,语气高高在上,公主派头十足,重又恢复平日那副蛮横模样。 冯伯玉却吃惊不小,错愕地看着康平,怡妃在后宫中什么地位?若不是已然投入她门下,李少卿这等五品官员的节礼焉能送到她手上? 原以为李少卿走的是莫常侍、王尚书等朝中肱骨之臣的路子,不曾想他竟是怡妃的人。 难怪他那日在自己面前毫不遮掩,可见因为自己的驸马身份,李少卿早已将他视作同一阵营之人。 他越想越觉得心神不安,如果李少卿真是因为云隐书院两桩案子得到了怡妃的提拔,云隐书院究竟有什么了不得的私隐,要让怡妃这般忌惮呢? 康平见冯伯玉只顾看着她不说话,好生纳闷,走到他跟前,看着他道:“可是累了?不如李霖的事咱们明日再说,早些洗漱了歇下吧。” 冯伯玉不敢让康平瞧出端倪,怕越发让怡妃疑到自己身上,转过身便往净房走,边走边道:“确实早该安寝了。” 可谁知刚从净房出来,门外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下人在外急声道:“公主殿下,宫里头来人了,有急事找殿下和驸马,请殿下和驸马着了外裳速去前院。” 康平本已躺下,听到这动静,忙又坐下,诧异莫名地跟冯伯玉对视一眼,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宫里竟深夜派人来找她? 知道事关重大,不敢任性,扬声唤了下人进来,边穿衣裳边道:“是我父皇的旨意还是阿娘的旨意。” “奴婢也不知道。”回答的是雪奴,她一边说话,一边快手快脚服侍康平穿衣,冯伯玉多年来已养成自给自足的习惯,从不用婢女近身帮他穿衣着冠,故而她们几个全都集中在康平身旁,“只知道来的是娘娘身边的人,急得很,进府后,一句客套没有,便催着奴婢们来找殿下,竟像是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 雪奴红奴是怡妃养在康平身边的暗卫,经受多年训练,见事明白,反应迅速,连她们都觉得事态紧急,十有八九宫里出了了不得的事。 康平虽然莽撞,却并非不谙世事,当下再说话,穿好厚厚冬裳,便跟冯伯玉匆匆到了前厅。 果见厅里候着一个年轻宫人,并十来个肃静无声的护卫。 “娘娘吩咐奴才们护送公主殿下出城。”那宫人这几年才到怡妃身边,却因行事稳妥、忠心耿耿,渐有成为怡妃心腹的趋势,“公主殿下什么都不要问,速跟奴才们出府,等长安城恢复风平浪静,再由奴才们护送殿下回来。” “究竟出了什么事?”康平再也镇定不下来了,“阿娘为什么要送我们出城?” “眼下不是细说的时候。”宫人坚定地看着康平,“公主殿下只需知道娘娘对殿下一片慈母心肠,所做一切全都是为了几位殿下的未来。事不宜迟,请公主和驸马即刻出城,万不要再拖延。一应吃穿用度,马车上皆已备妥,无需再回内院收拾行装。” 冯伯玉满心疑惧,今夜之事太过蹊跷,早前并未听到任何消息,这位怡妃身边的宫人深夜造访,处处透露出生死攸关的迫切,一来便要护送公主出城,何等突兀奇怪。 联想到她暗中收买官员的行为,要不她所行之事不站理法,何须忙着将康平送出长安避难? 他惊出一身冷汗,莫不是宫里已然出了大事? 可不论结局如何,若他今夜真跟康平一道出了城,等再回来时,自己势必会被划为怡妃一党。 她若安分守己也就罢了,若是乱臣贼子呢?难道只因自己是驸马,便要无端被卷入沼泽,背负一世骂名? 他轻轻一哂,不动声色看一眼门外,后院有一处暗门,平日里供府中下人出入买菜之用,若能想办法回一趟后院,不愁找不到机会脱身。 便眉头一皱,对那宫人淡淡道:“我身子染了风寒,有些药放在后院,路上恐怕旧疾发作,需得带上药上路才行,请各位在外稍候片刻,我去一趟后院便来。” 康平还未说话,那宫人对一名护卫使个眼色,那护卫嗖的一声抽出剑,冷冷拦在冯伯玉的脖子上。 康平大怒,上前大力推开那护卫,瞪着他大骂道:“狗东西,连驸马都敢动,活得不耐烦了?” 那护卫功力深厚,康平这一下本来根本推不动他,但他怎敢跟公主叫板,只好顺着康平的手劲往后推了几步。 宫人看他一眼,示意他将剑收起来,这才皮笑肉不笑对冯伯玉道:“驸马,怡妃娘娘向来心细如发,早已备好各类常见药丸在车上,想来驸马不过伤风而已,在车上定能找到对症之药。“ 见冯伯玉冷冷看着他,分明不甘不愿,讥讽一笑,又加重语气道:“倘若不能找到对症之药,为着公主殿下的安危,也只好委屈一下驸马了。” 说完转身,对那几名护卫道:“走,请公主和驸马出府。” 冯伯玉几乎是被半押着上了车,若不是康平在一旁发横,那宫人险些没下令将冯伯玉给捆住。 主城门早已关闭,夜间亦不开放,但有太子殿下的令牌在手,自会然畅通无阻。 一行马车风驰电掣,眼看便要到了城门,忽然行在最前方的一名护卫喝令停车,一勒缰绳,回马到宫人车前,神色紧张道:“公公,城门围着好多御林军将士,看样子像是要封城,咱们恐怕出不去了。” “御林军?”康平听到这话,诧异地掀开车帘,“御林军不是一向由十一哥掌管吗,为何不让咱们出城?” 年轻宫人阴着脸恨声道:“到底晚了一步,既然那人已下令封城,咱们是怎么也出不去了。” 康平心里渐生出不安,一个劲问那个宫人,“到底出了什么事,十一哥为何要封城?你装什么傻,倒是说话啊!” 冯伯玉听得真切,绷了一路的神经忽然放松,虚脱般靠回到车壁上,不无嘲讽地想,无论如何,只要留在长安,总能找到机会跟怡妃划清界限,不至于沦为乱臣贼子。 蔺效这算是间接救了他一命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类:文学资料>网络小说
如果觉得还不错,请推荐给朋友们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