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正常
字体:
分类:文学资料>科幻小说
第505章 百官抱团逼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提起早前借钱一事,拿来与官员现在家中损失做对比。         众官陡然惊出一身冷汗。         套路!         中了皇帝的套路!         这几天被围城,城池攻破,遭受洗劫,百官以为大明必亡,人心惶惶,很多人做好投降顺军的准备。         不料,皇帝突然如战神附身,一路狂飙,狂暴杀敌,硬生生诛杀李自成,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保住京师。         这一来二去,百官处在懵逼状态,考虑事情,没有之前那么清晰机智。         而皇帝缴获近七千万两,他们极度意外震惊之下,也被如此巨量钱物,蒙蔽心智。         因此,皇帝叫大家报出家财损失,并做出想弥补群臣的样子,大多人心中欢喜,不疑有他,报出了家财损失。         何曾想,         皇帝今天竟然不按常理出牌,这是摆下的圈套。         他们懵然无知,一个个自动往里面钻。         如果家中有这么多损失,那么此前皇帝借钱时,凭什么又说两袖清风,为官清廉,没有钱借出呢?         而家中损失越多,正说明他们平时绝对不是两袖清风,肯定不清廉。         朱纯臣“祖上留下,不敢动用”的说辞借口,看似有点道理,但皇帝显然不信,而且直接说出要满门抄斩的狠话。         朝官们顿时吓得魂不附体,面无血色,惊恐万分,手脚颤抖。         “扑通”“扑通”“扑通”         他们全部跪下。         “陛下明鉴,臣等固然有罪,但罪不至死,何来满门抄斩一说。”朱纯臣仗着是皇亲国戚,强烈提出反驳。         “成国公所言甚是,臣一生为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也委实未犯死罪,至于家中损失钱钞,是愚妻私藏,臣全然不知,臣回去必定严加惩处,望陛下开恩。”魏藻德哭诉道。         他急中生智,把罪责推给妻子。         “陛下开恩,臣与魏首辅情况相同,妻妾私下收取财物,臣一概不知,回去必将枭杀她们,以示臣精忠报国之心。”         杨士聪更狠,言明要杀妻妾,以保全自己。         百官道出各种理由,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冤屈,表达忠心,凄惶哭声,回荡在金銮殿中。         毕竟是大明顶尖文人,个个能说会道,辩才了得,又在朝堂混久,手握重权,权谋心计无人能比,比鬼还奸猾。         王承恩即刻被百官的言辞与哭嚎感动。         也觉得皇帝变得过于狠厉,太过暴躁与焦急了。         王承恩小心翼翼,提醒一句:“陛下,内忧外患犹在,眼下正是用人之际……”         周陆摸了摸下巴,没有回应。         王承恩的意思,自己很清楚。         虽干掉李自成,大部分顺军投降,但内忧外患确实依然严重。         内有张献忠造反作乱,大西北灾情蔓延。         外有清军兵临城下,加紧猛攻山海关一带,已连连占领几个重要军事堡寨,大明只能堪堪守住,毫无反攻之力。         而投降顺军与京城守军人数众多,但军粮匮乏。         大战役又严重破坏生产等一些列问题,急需一批大臣帮忙处理。         魏藻德、朱纯臣等察言观色,见皇帝虽说出狠话,但面色缓和,看样子并没动多大的怒意,语气也是用问句。         越是这样,他们越是心惊胆战。         以他们所了解的崇祯皇帝,如果是说气话,声嘶力竭骂几句,说出罪不容诛之类的话,要杀某个官员,而百官一同求情,一般最多革职而已。         崇祯气消,也就过去。         可今天崇祯语气平淡,从容不迫,却给人一种强大气场,金銮殿中仿佛有一股张力,在层层叠加,越积越重,压迫得人无法呼吸。         百官战战兢兢,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此时,         站在最前面的朱纯臣,听到王承恩的话。         王承恩的话,提醒了他。         之前百官商定的对策,是时候彻底发力了。         必须反将皇帝一军!         不然这样下去,会让他们失势,无法掣肘皇帝的权力,也无法间接控制大明。         如果百官抱团,口径一致,皇帝不敢对他们怎样,一向如此。         朱纯臣侧回头扫群臣一眼,使了个眼色。         而后,他俯首再次上奏:“陛下,微臣委实冤枉,既然陛下不再信任微臣,恳请陛下撤除微臣官职。”         首辅魏藻德也稽首附和:“微臣身体有疾,无法担首辅重任,只愿告老还乡,恳请陛下恩准。”         “微臣年迈,也需告老还乡,恳请陛下恩准。”         “臣体弱多病……”         百官纷纷提出辞官。         抱团威胁皇帝的意味,渐渐浓郁起来。         潜台词是,我们全部撂挑子不干,没人做事了,看你皇帝在这内忧外患时刻,能咋办。         “这……这可如何是好……”         王承恩面色一变,口中嘀咕。         作为尽忠职守的太监,他不敢越界论政,只能看着干着急。         他最怕发生的事,却果然发生了。         皇帝与百官的矛盾点燃,冲突加剧。         百官看似态度依旧良好,但集体罢官这种方式,明摆着是跟皇帝较劲,用带着威胁强迫的方式逼宫,让皇帝做出大让步,然后谈条件。         皇帝一定是快气死,却又拿百官没办法。         而当王承恩看到皇帝表情时,他很讶异。         皇帝依然似笑非笑,嘴角噙着一丝哂笑,一点不着急,仍在悠哉悠哉抽着烟,像是置身事外的观众一样。         周陆当然不着急,因为心中早有定计,不可能被朱纯臣等胁迫到。         他只是在安静的看一看,确认一下群臣的站位和力场。         在金銮殿的百官,此时分成两部分。         占绝大部分的八九十个,请求辞官。         另有二十来个,站立不动,并且面有怒气。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忍不住站出来。         “你们……你们这样做,是何居心?”         “你们怎能在这种时候逼宫?”         “大明危亡之际,你们还这样做,其心可诛!”         出来直言斥责的,有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范景文,还有倪元璐、李邦华等。         他们很愤怒,很着急,但与王承恩一样,没有办法帮皇上解决当前困境。         百官集体辞职撂挑子,整个国家体系可能会陷入瘫痪,毕竟大明帝国疆域辽阔,又是多事之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类:文学资料>科幻小说
如果觉得还不错,请推荐给朋友们 ^_^